您好~欢迎访问西安禅韵古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站!

古琴 |“樂”与“藥”之间的渊源
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19-08-09 二维码分享

乐”与“药”即“樂”与“藥”。繁体在“乐”字头上加个草字头,便形成了千百年沿用至今的“药”字,说明“乐”和“药”有内在联系。也提示在远古时音乐可以治病,所以借用“乐”字来衍生出“药”字。

古琴 |“樂”与“藥”之间的渊源

古代时伏羲先帝即制造瑟埙以调理百病;三皇五帝试制竹苇并立定五音及十二律借以疏通人体之十二经。

据《黄帝内经》及汉代刘向所著《说苑》的记载:人们在远古时代,就用乐声来治病了。

距今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里,有一位名叫苗父的医生,他以竹管乐器演奏的形式为席地而坐的患者来治病的,愈人很多。

中国的音乐治疗观念其流传历史已经十分久远,只是未能及时研究、挖掘而已。

古琴 |“樂”与“藥”之间的渊源

中药“四气”与古琴

中药有“四气”, 四气又称四性,是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不同药性,是依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归纳而来。

古琴音乐也可以根据音乐的曲调、节奏、段落编排,及泛音、按音、散音等指法的强弱对比等表现出古琴曲的“寒热温凉”。

古琴 |“樂”与“藥”之间的渊源

古琴音乐有“清浊、哀乐、疾徐、刚柔、高下”等对比变化,就如中药中寒凉与温热对立。

古琴音乐中“清、乐、疾、刚、高”类似中药四气中的温热性质;“浊、哀、徐、柔、下”类似中医四气中的寒凉性质。

古琴 |“樂”与“藥”之间的渊源

百病生于气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举痛论》就说“百病生于气也,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寒则气收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,劳则气耗,思则气结”。

人类由于外感邪气、内伤七情饮食、过劳所伤等引起气机紊乱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
古琴 |“樂”与“藥”之间的渊源

其中气属阳,无形主动,主温煦;血属阴,有形主静,主濡养。气为血之帅,气能行血。

当人大怒的时候,血随气上,头面部温度升高;悲伤、沮丧时候,气血运行缓慢,整体代谢变缓,体温降低,我们常说的提不起精神;惊恐、寒冷的时候,气血内收,身体体表温度降低,我们常说吓得或冷得发抖;喜悦的时候,全身气血通畅,所以感到周身温暖舒适。

由此可见,由于外因、七情、内伤导致气血运行的改变,人体的温度分布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。

古琴 |“樂”与“藥”之间的渊源

古琴曲的“寒热温凉”的划分

中药治病,寒性、凉性的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,能治热性病;温性、热性的药物具有温里散寒的作用,能治寒性病。以此类推,属于温热性质的古琴曲能协助治疗寒凉性质的疾病;属于寒凉性质的古琴曲能协助治疗温热性质的疾病。

一般来说:节奏密、音节短、指法快、力度大的古琴音乐表现为紧张、活跃属于“温热”类古琴曲。节奏疏、音节长、指法慢,力度柔和的古琴音乐表现为沉重、松弛属于“寒凉”类古琴曲。

古琴 |“樂”与“藥”之间的渊源

“温热”的古琴曲有《广陵散》《流水》《关山月》等。“寒凉”的古琴曲有《忆故人》《洞庭秋思》《长门怨》等。还有一类古琴曲属于“平和类”像中药中的“平性”中药一样,比如《平沙落雁》《鸥鹭忘机》《醉渔唱晚》等曲目,经常收听有平抚心情,平和心态、改善睡眠等作用。

古琴音乐能起到协助疾病的治疗和情绪调节的作用,建议大家在清晨可以多听“温热”类古琴曲促进气机升发,黄昏可以多听“寒凉”类古琴曲能促进气机内敛;临睡前可以多收听“平和类”古琴曲以促进睡眠,起到天人相应、养生保健的作用。


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

咨询热线

1399131692813991316928

邮箱:2847978199@qq.com

Q  Q:28479781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