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山的地方总是令人向往,因为山总是和仙家联系在一起,有名气的山总是和神仙菩萨联系在一起。不是曾经修行的地方,就是得到成仙的场所,诸如华山之于吕洞宾,普陀山之于观音菩萨,齐云山之于真武大帝,九华山之于地藏王菩萨。
山借着神仙的名气变得神秘,神仙借着山的气势变得神圣,当然,这些或者存在于传说之中,或者存在于人们美好的愿望之中,当不得真的。不过山的存在,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
没有山的世界,总是很单调;没有山的世界,总是很枯燥;没有山的世界,总是很喧闹;没有山的世界,总是少了一分韵味。山,巍峨挺拔;山,古木沧桑;山,寂静空灵;山,幽寺隐隐;山,鸟兽安宁;山,隐士逍遥;山,洞天福地。
隐士贤者总是避世于山林,因为山林之中,是自然的气息,既然不能将抱负施展于庙堂,不如纵情自身于山水,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,乐得逍遥。竹林七贤是如此,陶渊明是如此,李白也是如此。
松风掩昼隐深清。流水自泠泠。一从柯烂归来后,爱弦声、不爱枰声。颇笑山中散木,翻怜爨下劳薪。透云远响正丁丁。孤凤划然鸣。疑行岭上千秋雪,语高寒、相应何人。回首更无寻处,一江风雨潮生。
自古以来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与渔者相对应,山中有樵夫,樵夫与渔翁,从来都是说不完的话题。耕读渔樵,古时大众的生活方式,渔和樵就占了一半,相比之下,耕种的人应该.多,但却.辛苦,读书的人.少,却.难出头。
而打渔打柴又必须靠着山水,他们大多是很乐观很逍遥的,因为他们距离自然.近,或者说他们本身就处于.原始的自然之中。《樵歌》描述的就是一位“樵夫”的生活,严格的说这并不是一位普通的樵夫,而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樵夫;
对国家不再抱有希望,对民族不再抱有幻想,自己无能为力去改变这一历史进程,但绝不助纣为虐,为了荣华富贵去做危害自己同胞的人。他能做的只有隐于山林,与草木为邻,与鸟兽为友,将一腔悲愤化为琴声,在松涛鹤鸣中释放。
清晨早起,小阁遥山翠。颒面整冠巾,问寝罢、安排菽水。随家丰俭,不羡五侯鲭,软煮肉,熟炊粳,适意为甘旨。中庭散步,一盏云涛细。迤逦竹洲中,坐息与、行歌随意。逡巡酒熟,呼唤社中人,花下石,水边亭,醉便颓然睡。
琴音高旷萧疏,逍遥暇逸,任天而游,超然世外,又有一丝无力拯救苍生的无奈,处于这样的特定的环境,纵使不能兼济天下,也需独善其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