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~欢迎访问西安禅韵古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站!

中国香文化的咏香情怀
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19-07-12 二维码分享

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重要又奇妙的存在。中国的传统社会里,几乎每一户人家的厅堂之上都有一座香炉,每日早晚祭祀先祖或礼佛时,一家之主代表全家奉上清香一柱,在充满香气的青白色烟霭里,表现的是心中的虔敬与追思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中国香文化由各种哲学与宗教思想交互影响,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孕育而成,早已摆脱单一的祭祀用品,更多成为人们生活的常用品,在众多的文人雅士眼中,更是怡情怡兴之品,品茶、挂画、研读中不可缺少的佳伴。

人们常使用“人生如茶”来形容人生,认识沉香以后,觉得用沉香形容人生更为贴切。

沉香,深藏于年轮之间,于伤痛中自我保护,自我修复,自我升华。岁月的颠沛,流离的孤寂,.终于百转千回中收获惊心动魄的香魂。

我们的人生如沉香一般,是一条起伏不定的艰途。一生中要历经各种风霜雨露的淬炼。陌生的城市里,跌跌撞撞地徘徊在人流之中,碰壁,摔跟头都难以避免。那些艰难的时刻,那些异乡的漂泊,那些受过的伤,那些伤口结的痂,无形之中使得我们不断走向成熟,收获欣喜。

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艰难时刻,因为它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们,让我们有足够坚硬的躯壳去汗味那些不可磨灭的柔软与美好,也走足够温暖的初心去拥抱那些将来到的慈悲和懂得。

人们对香的心灵感受认识与鉴赏,则是我国香文化的精神内核。从《诗经》、《史记》、到《红楼梦》,从《名医别录》、《洪氏香谱》到《本草纲目》、《香乘》,历朝历代的经典着作都有对香的描述和记录;除春秋战国时期屈原《离骚》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外,唐代诗人王维、杜甫、李白、白居易、李商隐等都有此类作品。王维《谒璇上人》有:少年不足方,识道年已长。

事往安可悔,馀生幸能养。誓从断臂血,不复婴世网。浮名寄缨佩,空性无羁鞅。夙承大导师,焚香此瞻仰。颓然居一室,覆载纷万象。高柳早莺啼,长廊春雨响。床下阮家屐,窗前筇竹杖。方将见身云,陋彼示天壤。一心在法要,愿以无生奖。宋代苏轼的《和鲁直二首》:四句烧香偈子,随风遍满东南;不是闻思所及,且令鼻观先参。

万卷明窗小字,眼花只有斓斑;一炷烟消火冷,半生身老心闲 朱熹的《香界》:幽兴年来莫与同,滋兰聊欲泛光风;真成佛国香云界,淮山桂树丛。花气无边熏欲醉,灵芬一点静还通;何须楚客纫秋佩,坐卧经行向此中。

陈去非的《焚香》:明窗延静书,默坐消尘缘;即将无限意,寓此一炷烟。当时戒定慧,妙供均人天;我岂不清友,于今心醒然。炉烟袅孤碧,云缕霏数千,悠然凌空去,缥缈随风还。世呈有过现,熏性无变迁;就是水中月,波定还自圆。

黄庭坚所作的《香之十德》,称赞香的好处有:“感格鬼神,清净身心,能拂污秽,能觉睡眠,静中成友,尘里偷闲,多而不厌,寡而为足,久藏不朽,常用无碍。”

古典名着《红楼梦》中亦有很多咏香的词句。如:在《中秋夜大观圆即景》的联句中,黛玉和湘云便有‘香篆销金鼎,脂冰腻玉盆”的对句。谓秦可卿的卧窗前飘出的是一缕“幽香”,使人感到神清气爽;薛宝钗的衣袖中散发的是一丝“冷香”,闻者莫不称奇;而倒霉的妙玉则被一阵“闷香”所熏而昏劂,被歹徒劫持……,正是由于香的种种妙用,文人黑客挥墨歌之咏之。我们从众多传世的诗文中也不难看出我国香文化的深厚积淀。

文章素材源于网络,..归原作者所/有


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

咨询热线

1399131692813991316928

邮箱:2847978199@qq.com

Q  Q:2847978199